约书亚记14章:老当益壮 | 20200615
弟兄姊妹们,平安!我是段弟兄,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内,将由我陪着大家一起来灵修。
在开始今天的灵修之前,我想先就《约书亚记》这卷书的总体背景做一些介绍。在《出埃及记》中,神借着摩西带领以色列全会众从埃及法老的压迫之下逃了出来,并应许要将他们带入的流奶与蜜之地。然而,摩西并没有完成这一使命,甚至连他自己也未能进入到应许之地。当摩西去世以后,带领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的任务就落在了以色列的第二代领袖约书亚身上。《约书亚记》就是记载约书亚是如何带领以色列全会众进入到应许之地,得地为业的经历。这是关于《约书亚记》这卷书的总体背景。
这周要分享的内容是从《约书亚记》的14章到19章,这几章经文的主要内容是在讲约书亚为以色列的9个半支派分配土地的事情。为什么是9个半支派呢?首先,我们要知道,以色列总共有12个支派,这12个支派分别是来自于雅各是12个儿子,每个儿子发展成了1个支派。需要注意的是,在分地的时候,并不是严格按着以色列的12个支派进行分配的,主要有两点变化:
第一点是利未支派是没有土地的。利未支派是被神专门拣选、用来处理会幕、献祭等事务的一个支派,他们不需要耕种,也就不需要田产,因此就没有为他们分配土地。当然,为了能够让利未人有居住的地方,最终还是在各个支派中都给利未人分出了一些城邑,具体可以在《约书亚记》21章看到。
第二点变化是雅各的儿子约瑟实际上是按这两个支派进行分地的。在以色列人的传统中,长子是可以得到双份的财产,所以按照传统来说,雅各的第1个儿子,也就是流便支派是可以得到两份的产业,但是因为流变与雅各的妾同房,被剥夺了长子的名分。后来实际上是把长子的名分给了约瑟,因为约瑟在雅各这个家族的传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若不是约瑟,雅各家族很可能已经饿死在迦南地了。所以,约瑟的两个儿子,玛拿西和以法莲,就和他们的叔叔伯伯一起,成了以色列的12个支派,这样玛拿西和以法莲实际上是分到了两份地。
这样算下来,利未人是没有专门的土地,而约瑟分得了两份,所以最后算下来还是要分12份地。14章到19章是为以色列的9个半支派分地。为什么是9个半支派,而不是12个支派呢?因为有两个半支派在摩西还在的时候,就已经为他们分了土地,这两个半支派分别是流变支派、迦得支派和半个玛拿西支派。这两个半支派分得的土地是在约旦河以东。这部分内容记载在《民数记》32章。《约书亚记》所记载的内容主要是在过了约旦河,也就是在约旦河以西发生的事情。换句话说,剩下的9个半支派是分配约旦河以西的土地。
好,介绍了这么多的背景,下面进入到我们今天的经文,是整个第14章。内容比较多,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从头念了,鼓励大家一定要亲自读一下。我读一下6到12节的经文,用的是当代译本:
那时,犹大支派的人来到吉甲见约书亚,其中有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儿子迦勒。他对约书亚说:“你知道耶和华在加低斯·巴尼亚跟上帝的仆人摩西提到关于你和我的事。我四十岁那年,耶和华的仆人摩西从加低斯·巴尼亚派我来侦察这地方,我如实禀告他。与我同去的弟兄的禀告令以色列人胆战心惊,但我忠心地追随我的上帝耶和华。所以,当日摩西就向我起誓,‘你脚踏过的地方必永远归你和你的子孙作产业,因为你忠心地追随我的上帝耶和华。’耶和华照祂的应许,让我又活了四十五年,这些日子都是跟以色列人在旷野一起度过的。看!我现在已经八十五岁了,仍像当年摩西派我出去时那样身强力壮,跟当年一样能征善战。现在,求你照耶和华当日向我应许的,把这山区赐给我。你亲耳听到那里有亚衲人,他们的城池高大坚固。但如果耶和华与我同在,我必照着祂的应许把这些人赶走。” (约书亚记 14:6-12 当代译本)
迦勒这个人在《民数记》中已经记载过了,他就是摩西当年差派出去的十二个探子之一。在这个十二个探子中,只有迦勒和约书亚大有信心,看出神已经将迦南地赐给他们了。正因为如此,约书亚和迦勒成为他们这一代人中仅存的两个进入到应许之地的人。在今天的经文中,我们看见迦勒主动找到约书亚,要让约书亚把亚纳山区,也就是后来的希伯仑,分给他。我不知道大家在读到这段经文的时候,会不会有疑惑:作为以色列人中的长老和领袖,怎么到了分地的时候,居然是第一个站出来要求分地的呢?这素质是不是太低了点?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看法,那我们是误解迦勒了!我们要了解,在这个时候,以色列人要分配的土地,实际上是还没有得到的,他们所谓的分地只不过是在分那些未得之地。迦勒之所以要约书亚将希伯伦分给他,是因为他看到了希伯伦“城池高大”、其中所居住的人也都是“最伟大的人”,所以是很难攻取的。所以,他才愿意主动站出来说,“我现在已经八十五岁了,仍像当年摩西派我出去时那样身强力壮,跟当年一样能征善战。” 意思就是说,虽然希伯伦这片地不容易得到,但我依然能够靠着神的能力。所以我们这里看到的是一个老当益壮、神的仆人的形象。他虽然年纪老迈,但是却愿意为着神继续冲锋陷阵。这也让我想到了很多神的仆人,他们虽然年纪很大了,但是他们并不愿意去安享晚年、享受天伦之乐,而是继续为着神在争战,在四处传扬神的福音。感谢神,在历史中总是为我们预备这样一些大有信心的人,成为我们能够学习和效法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