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记4章41-49节:耶和华是恩典的神 | 20200117灵修分享
41那时摩西在约旦河东,向日出之地,分定三座城,42使那素无仇恨、无心杀了人的,可以逃到这三城之中的一座城,就得存活。43为流便人,分定旷野平原的比悉;为迦得人,分定基列的拉末;为玛拿西人,分定巴珊的哥兰。44摩西在以色列人面前所陈明的律法,45就是摩西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后所传给他们的法度、律例、典章。46在约旦河东伯毗珥对面的谷中,在住希实本亚摩利王西宏之地,这西宏是摩西和以色列人出埃及后所击杀的。47他们得了他的地,又得了巴珊王噩的地,就是两个亚摩利王,在约旦河东向日出之地。48从亚嫩谷边的亚罗珥,直到西云山,就是黑门山。49还有约旦河东的全亚拉巴,直到亚拉巴海,靠近毗斯迦山根。
今天灵修要分享的主题是耶和华是恩典的神。
今天这几节经文主要讲到了两件事:41~43节是讲神在以色列人中设立逃城;之后的几节经文在讲以色列人得地为业。我们主要集中来看第一件事,就是关于逃城的设立。神在以色列民中设立了三座逃城,那些无意杀了人的人可以进入逃城中,其他人就不能再追杀他了。什么是误杀人呢?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人要丢一块石头打一只野猪,结果有这只野猪逃掉了,恰好有一个人经过被打死了。虽然他是由于前一个人而被致死的,但前一个人在主观上并没有要杀害他的意思,这就是被误杀了。当我第一次看圣经,读到逃城的时候,我非常地惊讶,我完全没想到这本几千年前的书,在面对刑事犯罪时竟然有如此周密的考虑。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部落、民族、国家中,杀人都是要偿命的,正所谓“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但对于那些误杀了人的却不太容易被考虑到,一般来会与故意杀人等同量刑。以色列人中的这种区别对待是来自于神,是神启示摩西让他设立逃城。神为什么要设立逃城呢?从表面上来看,显然是为了保护那些误杀了别人的人,因为他们在主观上并没有恶意。然而,从更深度的层面来看,神看重的是我们做事的动机。动机如果没有问题,即便造成了不好的结果,神也是会怜悯饶恕的。反过来,如果动机出了问题,即便没有直接杀人,也可能会得罪神。比如大卫,他因为爱恋乌利亚的妻子拔示巴,他虽然没有直接杀死乌利亚,但乌利亚的死却是由于他的行为造成的,他的动机有很大的问题,所以这是大大得罪神的事情。在很多事情上,神都是特别看中我们的动机,所以我们也要常常省察我们做事的动机。
再来谈谈逃城。在今天,是不是还有逃城呢?从法律意义上来说,逃城依然是有的。在今天,在几乎所有文明国家的法律体系中,误杀和故意杀人的量刑是完全不同的,误杀在法律上一般被称为“过失致人死亡”。比如在中国,故意杀人的量刑一般都是死刑,而“过失致人死亡”会因为情节轻重而不用,但一般就是几年的有期徒刑,不会判死刑。但其实这些原则基本上就是来自于圣经。这是从法律意义上说的。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今天还有逃城吗?答案是有的!这个逃城就是教会,教会就是神在这个世界为人类所设立的逃城。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想想看,摩西时代的逃城起到什么作用?它们是无家可归、无处可去之人最后的避难所。同样地,今天的教会也应该成为那些无家可归、无处可去之人最后的避难所。在中国的抗战时期,有很多由宣教士建立的教会就承担起了逃城的责任,他们保护那些逃到其中的人免受日本士兵的侵袭,他们帮助那些因为贫穷而不得饱足的流浪者们,他们称为那个时代的逃城。今天,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社区中,同样有很多被这个世界排挤、被这个世界遗忘、被这个世界抛弃的人,他们应该在教会中得到庇护,他们应该在教会中找到平安,因为教会就是神设立在这个世界中的逃城。使徒雅各说:“在 神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如果我们的虔诚只是表现在那些属灵的事情上,而没有关注到这个我们身边那些有需要的人,那我们的虔诚就不是真实的虔诚,至少这种虔诚是不足够的。主耶稣也在马太福音中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这些事你们既不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作在我身上了。’ 所以,为着主的缘故,我们也应该让教会成为这个世界之中的逃城,在这个弯曲悖逆、冷漠的世界中尽神放在我们身上的责任。所以弟兄姊妹们,我们要为主兴起,我们要看到我们身边那些有需要的人,并向他们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