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记9章1-24节:进入会幕 | 20190816灵修分享
22亚伦向百姓举手,为他们祝福。他献了赎罪祭、燔祭、平安祭,就下来了。23摩西、亚伦进入会幕,又出来为百姓祝福,耶和华的荣光就向众民显现。24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在坛上烧尽燔祭和脂油。众民一见,就都欢呼,俯伏在地。
今天灵修要分享的主题是:进入会幕。
在昨天的经文中,摩西作为以色列人的领袖,代表神立亚伦和他的儿子们作以色列人的祭司,并为他们向神献祭。在今天的经文中,亚伦在摩西的指导下开始履行他作为祭司的职分,为以色列人和自己向神献祭,分别献了赎罪祭、燔祭和平安祭。首先需要注意这里献祭的顺序。先是赎罪祭、然后是燔祭,最后是平安祭。为什么会是这个顺序呢?如果我们明白各种祭的含义就比较能够理解这一点了。
赎罪祭是为那些具体的、特定的得罪神的行为而献的祭。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种罪可能是不同的,有的人可能是拜偶像、有的人可能是撒谎、有的人可能是骄傲。赎罪祭所处理的罪不但包括这些已经显明出来的罪,还包括那些隐而未现的罪,或者显露出来自己却没有察觉的罪。正因为如此,每个人都需要献赎罪祭,所以在今天的经文中,我们看到亚伦为所有的以色列人献赎罪祭。不但如此,赎罪祭还必须是首先献上的,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具体的罪行首先需要被处理掉之后,他才有可能跟神有进一步接触的可能,也才有可能进行后续的献祭。在新约时代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要来到神的面前,他就必须首先弃绝那些得罪神的心思意念和行为,然后才有可能来到神的面前,向神祷告、赞美、感恩。我相信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当我们犯罪的时候,我们就会羞于或无力去读经、祷告。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就是因为罪使我们与神分隔了。正因为如此,当我们祷告的时候,我们常常首先是认罪的祷告,为着自己生命中各种显明的、未显明的罪而祷告,然后才是赞美、感恩、祈求。
献完赎罪祭之后就是献燔祭。燔祭是五种祭中唯一一种要把整个燔祭牲全部都献上的献祭方式。对于其他四种献祭,祭司都可以从其中取一部分,而唯有燔祭是全部献上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燔祭的含义就是全然献上。关于全然献上,至少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燔祭是要处理全人的问题。我们刚才说,赎罪祭是为了处理献祭人具体的犯罪行为,而燔祭则是为了处理献祭的这个完整的人,或者说是处理人的罪性。自从始祖亚当夏娃犯罪以来,人就败坏了,陷在罪中无法自拔。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人有了罪性,所以犯罪是必然的。对一个人而言,罪性是整体的、全局的,你不能说是他的手有罪性、还是他的眼睛有罪性,是他整个人有了罪性。所以燔祭是整体的献上,解决全人的问题。这是全然献上的一层意思。另一层意思是表示献祭人要把自己全然献给神,这是向神表明自己完全摆上的心志。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把身体献上当做活祭”。我们不是只献上我们的手或脚,而是把整个人献上;我们不是只献上我们的礼拜天,也要把我们的礼拜一、礼拜二一直到礼拜天都献上;我们不是只献上我们的金钱,我们还要献上我们的聪明才智、体力。全然献上是毫无保留的献上。如此的献上才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
在献完燔祭之后,最后是献平安祭。平安祭是为了向神表达感恩之心而献上的祭,是在解决了自己的罪之后才献上的祭,是为了与神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享受与神同在的祭。在礼拜二的分享中我们已经较多的分享了平安祭,在这里就不再重复。
在完成这三种献祭之后,在23节介绍了两件事情:第一件是摩西、亚伦进了会幕,第二件是耶和华的荣光显现。虽然这两件事只用了一节经文就说完了,但这两件事都特别重要,有非常特别的含义。
第一件事,摩西和亚伦进入会幕。我们前面讲到,会幕是代表神的居所,有神的同在,而神是圣洁的,有罪的人是不能靠近的。但当亚伦为以色列人完成献祭之后,解决了以色列人和他自己的罪之后,他就可以进入会幕了。换句话说,他可以与神同在了。对于身处新约时代的我们无疑是更幸运的,因为主耶稣已经为我们一次性献了五种祭,而且是充充足足,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才得以像摩西和亚伦一样进入会幕,与神同在。我们实在要为此向我们的救主耶稣感恩。我们不是靠着其他任何东西,唯有靠着主耶稣的全然摆上。
第二件事,耶和华的荣光显现。当以色列人完全按着神所指示他们的去做的时候,神就悦纳他们,并向他们显现。如果我们也能遵守神的教训,行在他的心意中,神也会悦纳我们,并向我们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