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记7章11-21节:平安祭 | 20190813灵修分享
11“人献与耶和华平安祭的条例乃是这样:12他若为感谢献上,就要用调油的无酵饼和抹油的无酵薄饼,并用油调匀细面作的饼,与感谢祭一同献上。13要用有酵的饼和为感谢献的平安祭,与供物一同献上。14从各样的供物中,他要把一个饼献给耶和华为举祭,是要归给洒平安祭牲血的祭司。15为感谢献平安祭牲的肉,要在献的日子吃,一点不可留到早晨。16若所献的是为还愿,或是甘心献的,必在献祭的日子吃;所剩下的,第二天也可以吃。17但所剩下的祭肉,到第三天要用火焚烧。18第三天若吃了平安祭的肉,这祭必不蒙悦纳;人所献的,也不算为祭,反为可憎嫌的,吃这祭肉的,就必担当他的罪孽。19“挨了污秽物的肉就不可吃,要用火焚烧。至于平安祭的肉,凡洁净的人都要吃。20只是献与耶和华平安祭的肉,人若不洁净而吃了,这人必从民中剪除。21有人摸了什么不洁净的物,或是人的不洁净,或是不洁净的牲畜,或是不洁可憎之物,吃了献与耶和华平安祭的肉,这人必从民中剪除。”
今天经文分享的主题是平安祭。
在《利未记》中总共提到了五种祭,分别是燔祭、素祭、平安祭、赎罪祭和赎愆祭。这五种祭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了解决人因为罪而远离神的问题,另一类是为了解决人如何与神亲近的问题。赎罪祭和赎愆祭就是属于前一类,当人犯了得罪神或得罪人的罪时,就需要献上赎罪祭或赎愆祭。所以,赎罪祭和赎愆祭不是献祭者自愿的,而是必须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犯了罪,他就必须献上赎罪祭或赎愆祭。而燔祭、素祭和平安祭则属于第二类,是为了帮助在人与神之间建立一个更加亲密的关系。这一类的献祭是自愿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愿意,你就可以献这三种祭中的一种,如果你不愿意,你就可以不献。
如果从旧约对新约的预表来看待这两类祭,前一类对应的是人的得救,后一类对应的则是人的成圣之路。在旧约中,当一个人犯罪的时候,他就是远离神的,而当他献上赎罪祭或赎愆祭的时候,他的罪就得到赦免,这一点从新约的角度来看,他就是得救了。对于一个已经得救的人,他与神的关系却未必就很好。所以,在旧约中还有第二类的献祭,就是燔祭、素祭和平安祭,他们就是为了帮助这些人与神建立一个亲密的关系。但这类祭却是自愿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愿意献这些祭,你就能够经历到在神里面的平安和喜乐,如果你不愿意献,你还是得救的,但你就经历不到在神里面的丰盛。在新约时代也是如此,当一个人信了主,他就得救了。但如果他不愿意亲近神,他与神的关系就会很远,他就不能享受到在主里面的丰盛、平安和喜乐。所以,这两类献祭对于每一个犹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同样,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得救的初步,还要不断地与神亲近,经历神里面丰盛的生命。
今天经文的平安祭就是与神建立关系的一种献祭。平安祭,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平安缘故。如果你了解以色列文化,你可能会知道,以色列人见面打招呼都会说“Shalom”,意思就是平安。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以色列文化或者圣经中说到的平安跟我们平时所理解的平安是很不同的。我们平时理解的平安大多是单方面的,比如说某个人平安,就是说他处在一种安全的状态之中。但以色列文化中的平安不是单方面的,不是在描述某一个人的状态,我们自己无害无灾的一种状态,甚至也不是说我们内心中的安宁,而是对一种关系状态的描述,只有当这个人跟神、跟周围的人都处在一种和谐、美好的关系中时,他才是正在的平安。所以,如果我们跟神没有和好,不论我们周围多么安全,我们都是没有平安的;如果我们跟周围的人没有和谐的关系,那么不论我们周围多么安全,我们都是没有平安的。我们从平安祭就能看出来这一点。平安祭中有一部分是要献给神的,剩下的是给祭司和自己享用的。平安祭是唯一一种献祭者可以享用的献祭方式。平安祭中献给神的部分是表示与神建立亲近的关系,剩下与分享的部分是为了跟周围的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平安祭的英文翻译就是felloship offering,fellowship就是团契的意思,而团契就是彼此分享、建立关系,这也正是平安祭的目的。
【约14:27】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
【路24:36】正说这话的时候,耶稣亲自站在他们当中,说:“愿你们平安!”
【约16:33】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