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大书1章14-16节:敬虔 | 20190308灵修分享
【犹1:14】亚当的七世孙以诺曾预言这些人说:“看哪,主带着他的千万圣者降临,
【犹1:15】要在众人身上行审判,证实那一切不敬虔的人所妄行一切不敬虔的事,又证实不敬虔之罪人所说顶撞他的刚愎话。”
【犹1:16】这些人是私下议论,常发怨言的,随从自己的情欲而行,口中说夸大的话,为得便宜谄媚人。
今天灵修要分享的主题是:敬虔。
我们先来理解今天的三节经文。
第14和15节是引用了亚当的七世孙以诺所的话,来预言那些不敬虔之人的结局。关于这段话,在旧约圣经中并没有记载,应该是圣灵启示给犹大的,就像在前面的经文中,犹大提到天使长米迦勒与魔鬼就摩西尸体所展开的争辩,在圣经中也没有记载。以诺的这段话跟圣经其他章节所启示的真理是一致的,它提到了主耶稣会再来,并根据众人所言所行在他们的身上实行审判。在马太福音中,主耶稣说: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
在第16节,犹大指出了这些“不敬虔的人”所存在的问题:私下议论,常发怨言的,随从自己的情欲而行,口中说夸大的话,为得便宜谄媚人。这些都是不敬虔的表现。下面我们简单地讨论一下敬虔这个话题。
敬虔对每个基督徒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注意:敬虔是对每个人而言的,而不是对某些人。有些弟兄姊妹认为,敬虔是超级基督徒或者属灵领袖们才应该努力追求的。这是不对的。提摩太前书中说: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这里并没有将敬虔的对象限定为属灵领袖,而是针对所有的基督徒。所以,你和我都是应该努力追求敬虔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敬虔呢?虽然我们在教会生活中会常常提到敬虔,但真要给敬虔一个准确的定义似乎有很困难。应该说敬虔是一个基督徒整体生命状态的体现。
首先敬虔是思想上的。也就是说,一个敬虔的人首先应该在思想上对神以及属灵的事情表现出足够的崇敬,看重神的事情、属灵的事情。而且这种看重并不是假装的,而是一种因着对神和自我属性的认知,看到了神的圣洁和自己的污秽、神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神的恩典和自己的需要,从而由心生发出的一种降服,愿意放下自己,将神放在自己生命中的至高之处,并按着神的心意去行。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在思想上对神和属灵的事情很轻视、不看重,觉得是可有可无,那么无论他对圣经多么熟悉、在教会中多么能干、道德多么高尚,他都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敬虔的人。提多书说:神的恩典……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所以,我们成为敬虔之人,首先从思想上除去不敬虔的心,建立起对神的崇敬之心。当然,这并不是很容易达到的,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省察自己的内心,辨明自己对神的真实态度,进而提醒自己要对神有崇敬之心。
另外,敬虔也体现在外在的生命上,也就是我们的行为表现。我们平时判断一个人是否敬虔更多就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可能会认为一个温柔的、忍耐的、喜欢服侍的人是一个敬虔的人,而绝对不会认为一个暴躁的、好发脾气的、从来不参与教会服侍的人是一个敬虔的人。一个人的思想我们常常不容易把握,但一个人的行为却是非常容易看到的。虽然确实有一些人,他们有看似敬虔的行为表现,却没有敬虔的内心,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敬虔的行为总是由敬虔的心带出来的。反过来,如果只有敬虔的心,却没有敬虔的行为,那么这个所谓的“敬虔的心”也是很有问题的。因为敬虔的心,必然会带出敬虔的行为。那么敬虔的行为包括哪些方面呢?简单说,如果我们在言行举止上能够更像神、更有基督的样式,我们就有了敬虔的样式。复杂一点说,如果我们有了圣灵所结的那些果子,诸如
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等,那我们也差不多有了敬虔的样式。
综合来说,我们每个基督徒都要努力成为敬虔之人,否则我们就是不敬虔之人。要成为敬虔之人,我们既要从思想上改变,对神和属灵的事生发崇敬之心,也要在外在的生命彰显上有越来越多属灵的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