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后1:8】你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也不要以我这为主被囚的为耻。总要按 神的能力,与我为福音同受苦难。
【提后1:9】 神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
【提后1:10】但如今藉着我们救主基督耶稣的显现才表明出来了。他已经把死废去,藉着福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

今天灵修要分享的主题是:不以福音为耻。

今天有三节经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8节是第一部分,这节是讲保罗对提摩太的劝诫,让他不要以为主作见证为耻,也不要因为保罗被囚禁而感到羞耻,而是要有为福音受苦的心志。第二部分是第9、10两节,这部分是保罗对福音进行的一个简单而有力的说明,强调了福音的大能,鼓励提摩太勇敢地为福音做见证。

我们知道,在当时的处境中,教会正面临极大的逼迫,这种逼迫是来自多个层面的。最开始,逼迫是来自于宗教层面的。很多犹太教的信徒和宗教领袖都不能接受耶稣作为他们的弥赛亚,因此对追随基督的人加以迫害,就连使徒保罗在归信基督之前也属于这其中的一份子。宗教层面的逼迫进一步造成了政治层面的迫害,当时的罗马政府与犹太宗教领袖相互勾结,逼迫基督徒,而且愈演愈烈。除此之外,逼迫还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文化层面。当时的罗马社会已经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希腊文化是一个非常强调思辨、推理、逻辑,高举智慧的文化。即便到了现在,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希腊文化给世界带来的深刻影响:每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是起源于古希腊,很多的希腊神话,希腊神庙,以及为人们所熟知的希腊哲学,催生了众多举世瞩目的哲学家,像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这些文明对当时的人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福音接触到这些被希腊文化深刻影响的人们,他们中有很多人对福音表现地不屑一顾:因为在他们看来,基督的福音实在是太简单了!太粗陋了!太浅显了!根本算不上什么高言大智!保罗也常常说“希腊人是求智慧”。实际上,也不单单是当时的希腊人才这样看待基督的福音,在今天的中国,很多人看待福音不也是这样吗?科学被过分的高举,但凡是相信有神的人就会被看成是另类,贴上“迷信”的标签,用异样的眼光来对待。

面对那些信奉希腊哲学的人,面对那些高举科学的人,我们会不会也为基督的福音觉得羞耻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思想一下“羞耻”这种行为。人为何会觉得羞耻呢?心理学上说,羞耻是因为一个人在思想与行为方面和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所以,人感到羞耻是因为意识到自己跟大多数人不一样。羞耻心在有些时候是会有一些积极的作用的。正是因为有了羞耻心,人类社会才有道德可言。比如在上车的时候,人们为什么愿意排队呢?因为大家普遍有羞耻心。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羞耻心,他就会表现地无所顾忌,不去排队。这是羞耻心积极方面的作用,但羞耻心有时也会给人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如果大多数身上穿的衣服上都没有洞,而一个人的衣服刚好破了一个洞,他可能就会因为觉得羞耻而不愿穿这件衣服。但实际上,穿不穿有破洞的衣服根本就不涉及道德的高低,他不愿意穿完全是因为他看到大家都不穿,他不想因此而被认为是另类。类似的,如果大多数人吃饭之前都不祷告,你会不会因为觉得羞耻而不敢祷告呢?如果大多数人都不信耶稣,甚至谤渎耶稣,你会不会为之感到羞耻,甚至不敢去相信祂呢?

保罗告诉提摩太,“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这也是对我们的劝诫。使徒保罗受过很好的教育,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然而他却说,“犹太人是要神迹,希腊人是求智慧;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为了主的福音,他甘愿放下所有属世的智慧,忍受世人的轻视、羞辱甚至是殴打。保罗在面对羞辱时为何能够如此坚定呢?因为他是一个真认识神的人,他是一个真懂得基督奥秘的人,他确实地知道他说认识的、所相信的那一位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当非斯都羞辱他说:“保罗,你癫狂了吧!你的学问太大,反叫你癫狂了。”他回答说:“非斯都大人,我不是癫狂,我说的乃是真实明白话。”保罗确实地知道他所相信的,所以他不会不为福音感到一丁点的羞耻,反而一直强调“福音本是神的大能”!同样的,如果我们也能够像保罗那样确实地知道福音的奥秘,完全相信圣经中所记载的一切,那我们就也会像保罗那样不“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反而为之感到荣耀。


下面来回答灵修手册上的问题:

  • 神的属性:神就是真理。
  • 神的心意或旨意:神希望我们能够完全信靠祂。
  • 我的感恩:感谢神赐给我信心,也赐给我生命中各样的恩典。
  • 我的悔改:在面对一些比较有社会地位的人时,我有时会不容易开口表明自己的信仰立场,求神怜悯我!
  • 我的决定与行动:求神赐给我智慧和勇气,能坚定地传讲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