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0 眼有光,使心喜乐;好信息,使骨滋润。
15:31 听从生命责备的,必常在智慧人中。
15:32 弃绝管教的,轻看自己的生命,听从责备的,却得智慧。
15:33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训诲,尊荣以前,必有谦卑。

今天经文的主题是“尊荣以前,必有谦卑”。

我们先从总体上理解今天的几节经文。第30节,“眼有光,使心喜乐;好信息,使骨滋润”,前半句是说,如果我们的眼神有光,就会让我们的心感到喜乐。这是很精准的描述。我们常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半句经文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缺少喜乐,可以尝试保持微笑的眼睛。后半句是说,听到好消息能够让人筋骨滋润、舒畅。对人类而言,最大的好消息莫过于神的救恩了。在信主之前,人就好比枯干的骸骨,当救恩的消息临到的时候,枯骨就被滋润,得以复活。第31和32两节,是在劝诫我们要乐意听从责备,如此才能得着智慧。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是有缺陷、有盲点的,如果一个人拒绝被改变,那么他就不可能有进步。所以,乐意听从责备是进步的第一步,特别是从神而来的责备。第33节,“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训诲,尊荣以前,必有谦卑”,前半句的意思是说敬畏神可以让我们得着智慧,类似的表达在箴言书中还有很多,它也是整卷箴言说的核心要义。后半句是说,如果我们想要被尊荣,在这之先,首先要有谦卑。

在圣经中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在旧约中,约瑟后来称为埃及国的总理,地位仅次于埃及法老,受到极大的尊荣。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在他被尊荣之先,他曾经处于何等卑微的位置:被自己的哥哥卖到埃及,在埃及人波提乏的家里作管家,又因为被诬陷而被下在监狱之中。可以说,他经历了常人都没有经历的苦难。正是这些苦难使他成为谦卑的人。因着他的谦卑,当他重新面对曾经陷害他的哥哥时,他能够选择饶恕他们。

摩西也是如此。他最初是埃及的王子,但这个时候神并没有使用他,让他得着尊荣,这是因为他的生命缺少历练,还不能够谦卑。所以神将他带到了旷野之中,使他成为逃犯,成为牧养人,长达40年之久。这40年让摩西完全放下了自己的身段,他不再以自己为王子,他就是最普通的牧羊人。甚至当神呼召他的时候,他刚开始都是拒绝的,觉得自己配不上。因着他的谦卑,神大大地使用他,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得着极大的尊荣。

在新约时代,我们的主耶稣同样是先谦卑后得尊荣的范例。主耶稣虽然贵为神的儿子,万有都是“藉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然而祂却甘愿放下这一切,道成肉身来到世界之中。不但如此,他还卑微地降生在马槽之中,比世人还不如。在世的日子,他四处飘荡,无安歇之地,正如祂自己所言,“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 最后,他竟然顺服到一个程度,被他所造的人抓住,钉死在十字架上。想想看:创造天地的主竟然被他的受造物抓住,钉死了!若不是祂的谦卑,这怎么可能!

腓立比书2章清楚地说到了这一切:

2:6 他本有 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 神同等为强夺的,
2:7 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
2:8 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2:9 所以 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
2:10 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
2:11 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 神。

正是因为主耶稣存心谦卑,所以神愿意将一切的荣耀都赏赐给他。当主耶稣从死里复活之后,他得着完全的荣耀。

在教会之中,也是如此。想想我们的牧师们,他们在教会中被尊荣,这可能会让我们觉得很羡慕。但我们是否想过,他们得尊荣是因为他们谦卑的生命而带来的。

那么,为什么在被尊荣之前必须要有谦卑的品质呢?在我看来,只有有了谦卑的品质之后才能受得起被尊荣。如果一个人没有谦卑的品质,那么当他在面对被尊荣的时候,其实就是在面对极大的试探,很容易就变得骄傲自大,反而受亏损。

所以,如果我们也想要得着尊荣,那么我们就应该不断地操练谦卑的品质来容纳它。


下面来回答灵修手册上的问题:

  • 神的属性:神是满有智慧的神。
  • 神的心意或旨意:神希望我们能够以谦卑束腰。
  • 我的感恩:今天虽然工作安排很多,身体也有些不适,但感谢神的保守,各项工作都能够按计划完成。
  • 我的悔改:我在服侍中有一些果效时,会不由自主地沾沾自喜。
  • 我的决定与行动:向神祷告,求神赦免我,也求神帮助我,破碎我里面的骄傲,让我能够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