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教的复兴

前面讲到,因为唐武宗灭佛运动的开展,景教(唐朝对基督教聂斯托利派的称呼)也被殃及,以至几乎从中原大地上完全消失了。在之后的五代十国及至宋朝,鲜有关于景教活动的文献史料。然而,景教并没有消亡,只是其活动范围局限于中国西北一带,包括新疆、内蒙古等地区,甚至一度十分活跃,很多蒙古部族都皈依了景教。

元世祖忽必烈的母亲就是一位景教徒,这显然影响了忽必烈对待景教的态度。随着忽必烈入主中原,景教得以有机会再次传入内地,甚至一度出现复兴。据文献记载,景教其时在中国设有四大主教区(秦尼、喀什葛尔、汗八里、唐古忒),分别负责各地区的传教工作。此外,南方的镇江、扬州、泉州也都是景教徒聚居的地区。扬州和泉州在近代出土了大量的景教遗物,如十字架碑石及用汉文和叙利亚文写成的景教墓碑等。西南地区的昆明也有相当数量的居民信奉景教。

20180502220817.jpg
△图:泉州十字架墓碑
然而,元朝的基督教已经不再只是景教了,天主教也开始逐渐进入中华大地。

天主教入华

应该来说,天主教的传入既有当时罗马教廷主观的意愿,也是被迫的考量。首先,向万民传福音是教廷一贯的使命,所以只要还有福音没有传入的地方,教廷必将派出宣教士前往,只是时间和人力的问题。然而,还有一个可能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蒙古帝国的崛起。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多次西征,一度将其疆域扩展到欧洲,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蒙古帝国最大疆域的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占了世界土地面积的22%,是现今俄罗斯的1.9倍!)。蒙古军队的西征,引起罗马教庭的恐慌。为了抵御蒙古的入侵,从教皇英诺森四世开始,教廷便向蒙古派出使节前往东方。之后,罗马教廷与元朝廷间不时有往来。

20180502220837.jpg
△图:蒙古帝国疆域图

元世祖忽必烈在接见威尼斯商人尼古拉兄弟时,提出希望他们能够带信给罗马教廷,派一些熟知基督教教义、通晓七艺的学者来华。几年之后,尼古拉携带其子马可·波罗,与教廷差派的几名修士一道起行前往中国。然而,因路途遥远,最后只有尼古拉父子到达元上都复命。之后,马可·波罗在元朝居住17年,颇受忽必烈的信任。返回欧洲后,写成《马可·波罗游记》,因而闻名于世。

20180502220852.jpg
△图:马可·波罗

然而,马可·波罗只是旅行者和商人,并不是传教士。对元朝天主教产生重要影响的当属孟高维诺了,他被认为是天主教在中国开辟教区的第一人。

受教皇所托,孟高维诺于1294年来到元大都(今北京),受到了忽必烈的接见,并允许他在大都自由传教。他初期的工作主要是劝化蒙古贵族中的景教徒,使他们改信天主教。此后,孟高维诺在大都建立了3座教堂,并成功为6000人施洗。孟高维诺去世之后,教廷又派了其他主教接替他开展传教活动。

20180502220909.jpg
△图:孟高维诺来华七百年纪念卡

也里可温

所以,元朝的基督教实际上有两派,即景教和天主教。元朝把他们统称为“也里可温”。为什么叫这么奇怪的名,现在仍不得而知。有说是希伯来文“上帝”(Elohim)的转音,即“上帝教”或“信奉上帝的人”之意,另说认为是蒙古语Arkaun的音译,意为“有福缘的人”。

相比而言,景教先于天主教传入中国,影响更大一些。然而天主教毕竟有教廷支持,能直接与元朝朝廷对话,所以发展很快。在孟高维诺的努力下,很多景教徒后来都改信天主教了。当然,这中间免不了景教与天主教之间的纷争。但总的来说,它们都算是基督教在华宣教工作的一部分。

元朝基督教信仰人群

元朝为维护蒙古贵族的专制统治权,采用“民分四等”的政策,把中国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

20180502220936.jpg

元朝基督教(包括景教和天主教)主要是色目人和部分蒙古人信奉的宗教,故而成为极具势力的宗教,社会地位颇高,并取得诸多特权,比如不服兵役、不纳赋税等。元朝政府还专门设置崇福司,负责掌管也里可温寺院、主教、司铎同修士的祭祀和日常生活等事。而基督教也为元王朝及其统治阶层祝寿祈福,双方相处甚融。

尽管元朝基督教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地域分布很广,然而信徒范围却非常狭窄,主要是阿兰人、突厥人、蒙古人和东来的波斯人、欧洲人等。孟高维诺所施洗的6000名教徒中,绝大多数都是阿兰人。这样,当时的基督教徒组成了一个几乎封闭的信仰圈子。传教所用的经书,都是用拉丁文、波斯文和蒙文书写,没有汉文译本,它的教义始终不为汉人所认同。美国学者赖德烈说:“据我们所知,中国如果过去未曾传入过景教,或罗马教皇也未曾派遣孟高维诺等方济各会修士从欧洲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而来到过中国,那么,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也不会和今天有什么不同。”由此看来,元朝的基督教对中国主体文化影响并不大。

快速衰落

元朝的汉人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这让他们很难认可上层统治阶层所信奉的基督教,甚至对其产生抵触和厌恶情绪。

除此之外,景教与天主教之间常常互相攻击。当孟高维诺修建教堂时,景教徒便趁夜色潜入,拆毁建设中的教堂。孟高维诺本人也被诬入狱,历经艰辛,方得昭雪。在天主教一方,孟高维诺坚持景教徒必须改奉天主教,宣称“明告彼等若不服从,则彼等之灵魂将不能拯救矣。”因此,双方势同水火,这也大大限制了基督教在华事业的发展。

最终,过度依附政治势力得以扩展的元朝基督教,虽然看起来已经遍布中华大地,但却只是浮于上层社会,并没有在底层民众中扎下根基,埋下的反而是仇恨的种子。随着元朝统治在中原的衰落,基督教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元朝之后,基督教在中国又何去何从?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