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小组聚餐的时候,听到我们小组的一个弟兄说起另外一个曾经的弟兄,说他前段时间有机会遇到他,聊起信仰的时候,那位弟兄说“我现在不怎么信了”。我听到的时候,心里是很为这位弟兄感觉到遗憾的。那位弟兄曾经也是我小组中的一员,基本上算是我带领信主的,当时在参加小组聚会的时候也算是比较积极的。但后来,我因为毕业、工作等各种事情,不得已让小组聚会暂停了很久,没想到再了解到他的消息的时候,竟然是这样。

但我知道,这并不是个案,这只是很多普遍案例中的一个。我信主有将近7年了,在这7年中,我在教会中认识了很多的人,有些甚至一度是非常熟悉要好的,我也很为他们的信仰生命而感恩。我看到他们美好的分享,甚至在教会中美好的服事。但稍微过些时候,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一年两年,你就很少看到他来教会了。当然,有些是因为升学或工作的原因到了外地,但很多人,我知道他们仍然是在武汉,只是他们不来教会了。甚至有些人,我在浏览朋友圈的时候,会看到他们热衷于佛教、道教思想的传播。我为他们感到遗憾,曾经一起聚会分享的弟兄姊妹,如今却不能再如此称呼了;也为自己感恩,感恩自己在这7年中,虽然遭遇了很多试探、艰难,却仍然蒙神保守,在他爱子的国度中;也感恩仍然有一班子弟兄姊妹,从认识到如今也依然彼此守望。

如果你也在教会中待了一段时间,你一定也有类似的经历。我们不禁要问:这里面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曾经是那么爱主的弟兄姊妹,现如今却离主而去?我自己有时也会思想这些问题,也是我今天想要分享的主题《长进》。

我们先来读一段圣经中的经文,是提摩太前书4章11到16节,请:

11 这些事,你要吩咐人,也要教导人。
12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
13 你要以宣读、劝勉、教导为念,直等到我来。
14 你不要轻忽所得的恩赐,就是从前藉着预言、在众长老按手的时候赐给你的。
15 这些事你要殷勤去作,并要在此专心,使众人看出你的长进来。
16 你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要在这些事上恒心。因为这样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听你的人。

在这段经文中,保罗提到了“长进”,是希望提摩太能够长进。长进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有时也叫“上进”。在我小的时候,父母在批评我的时候常常会说,“你怎么就是不知道长进呢?”长进是对我们生命状态的一种动态描述,是说我们的生命不停留在某个位置,甚至向后倒退,而是不断向前成长。任何人都需要长进,而人的长进又有不同的层次。当我父母批评我的时候,大约不是在说我怎么不长高或者不长胖,他是在说我的行为表现。人的肉体生命需要长进,只要我们每天还在吃饭睡觉,我们的肉体生命就会长进,不需要我们特别的关注。当然,可能有些弟兄姊妹会关心自己长进的方向,比如是横向还是纵向,等等。但总体来说,是不太需要我们关注的。再有就是我们认知的长进。我们从小到大会接受很多的教育,教我们如何与人相处、教我们生存的技能,这些都是认知层面的长进。就这个层面而言,我们一般也都会很关注,并会付出很多的努力。但对于基督徒来说,我们还有第三个层面的长进,就是我们的属灵生命。这是我们区别于非基督徒的重要方面,也是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如果我们不关注我们属灵生命的长进,我们的属灵生命就会面临很多的问题。我今天要分享的长进,也主要是这方面的。

这就过渡到我们今天要谈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长进?

婴儿很可爱,憨态可掬,但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一直停留在婴儿的状态,而是希望他们能够成长。同样,父母将子女送到学校里,也是希望他们在认知上能够成长,而不是停留在智力水平很低下的状态。那么对于我们的属灵生命,神也希望我们能够成长,而不是停留在刚刚信主时候的状态。所以圣经中有很多内容是教导我们生命成长的。希伯来书5章12-13节以身体的成长来类别属灵生命的成长,说到:

5:12 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 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
5:13 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
5:14 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

在论及耶稣的时候,也说到:

耶稣的智慧和身量(“身量”或作“年纪”),并 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

这里说得很清楚了,耶稣并不只是身量的增长,还有他的智慧和神和人喜爱他的心。所以,我们也不能只是身体的增长,而是要“一齐增长”。这是我们可以效法耶稣的地方。

再有,我刚开始提到了一些弟兄姊妹们后来远离了信仰,非常让人感到遗憾,那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生命没有长进。我不怀疑他们最初决志时的信心以及他们在服侍中的真诚,但如果信仰生命仅仅停留在最初的热心上,那么我们的信仰就很难走得远。就像我们的生命不能总是停留在婴孩的阶段,总是需要别人的照顾,那么一旦被人忽略了,我们的生命也就结束了。我们要不断地长进、长进,到达一个不太需要别人照顾的程度,甚至到达一个可以照顾别人的程度。到达一个,即便把我们放到任何的环境中,我仍然能够坚持我们的信仰,仍然能够口称耶稣基督是主。

我们可能会问,是不是只要我们在教会中,我们的生命就会成长了?我想这基本上是准确的,但也不够准确。说他准确是,只要我还愿意去教会,我们大约就还对信仰有我们的坚持。但去教会并不能非常准确地反映我们的信仰生命,就是说去教会与信仰状态没有必然的联系。也许到某个时候,我们的信仰生命会让我们觉得去教会并不是那么重要,我们也就慢慢脱离教会,一直流失了。

我们信主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面临很多的试探诱惑,圣经中一个撒种的比喻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12 那些在路旁的,就是人听了道,随后魔鬼来,从他们心里把道夺去,恐怕他们信了得救;
13 那些在盘石上的,就是人听道,欢喜领受,但心中没有根,不过暂时相信,及至遇见试炼就退后了,
14 那落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走开以后,被今生的思虑、钱财、宴乐挤住了,便结不出成熟的子粒来;
15 那落在好土里的,就是人听了道,持守在诚实、善良的心里,并且忍耐着结实。”

这里面提到了四类不同的人。

第一类是听了道,就被魔鬼夺去了。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这类人是还没有真信的,或者还没有信真的。没有真信就是说他只是把基督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或道德、或哲学、或团体来看待,并没有真的成为活的信仰。没有信真是说,他们的信仰是有问题的,有偏差的,就像我们常常听到很多异端,他们偏离了正统的信仰。这一类的人很多,但在座的大约都不是。

第二类的人就比较多了。就是说一类人,在信主之初的时候很有热心,会热心传福音,会热心参与各种服事或活动,但心中却没有根基,等到稍微遭遇一些试炼就退后了。我们在信主之初都会经历到神很多的恩典,神就像在喂奶一样用灵奶来喂养我们,所以我们觉得信主真好。但是以我个人的经历来看,人不会总是这般的,他会慢慢的换成干粮,会将我们放到一些试探之中,让我们遭受一些患难,甚至是逼迫。若是我们的生命根基不牢,这样的风雨很快就会让我们信心的种子熄灭。所以,我们要长进。

第三类人更多了。这类人可能能够耐得住患难甚至逼迫,但是却耐不住“今生的思虑、钱财、宴乐”。就好比抗日年代的英雄人物,耐得住敌人的严刑拷打,却耐不住糖衣炮弹。我们的信仰生活也是如此。我们在患难中可能能够靠主站立得稳,但平凡而忙碌的生活可能会让我们对信仰失去兴趣。信仰并非总是那般轰轰烈烈,而常常是细水长流。神在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他们同样是遭遇了很多的患难,但是他们真正得罪神确实在旷野之中,他们厌烦了吃平淡无味的玛拉。在我们身处的世界之中,我们都要生活,像不信之人一样,所以,我们确实很容易被诱惑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也是从学生过来的,所以我知道学生生活非常丰富多彩,我们要努力学习、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要考研,要交朋友,要谈朋友,要参加各种聚会,要参加各种出游,要培养我们的兴趣爱好,等等等等。我们实在是很难抽出时间来读经、来祷告;读经?有那么枯燥;祷告?我也确实没有什么是需要神来帮助我的,靠我自己就可以了;聚会?一次不参加也没关系。实际上,我遇到的很多不来教会的人就是属于这第三类人。最终,忙碌之下,我们就离开了教会。我要说的是,学生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若是我们能够在这段时期把我的信仰根基打牢,对我们一生都会受益;而相反,若是我们在这个时期内偏离了神,我们便会成为圣经中的浪子,在外飘荡,会经历许多的艰难。浪子是幸运的,他最终是悔改了;而若是我们离开了神,只有神知道我们的结局会如何。所以,我们要特别把握住现在的实际,让生命长进。

第四类人是我们都希望成为的那一类。

属灵生命的生长就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停滞的状态。所以长进并不容易,因为我们是身处在悖逆的世界之中。若是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将起初的信心坚持到底,我们就需要不断的长进,这样做就可以“救自己”。

最后,我们要谈到如何长进。

如果我们留意提摩太前书4章11-16节,你会发现里面有很多“要/不要”。这也能够帮助到我们。我们若是要长进,也需要这些“要”和“不要”。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里面有很多修饰的词语,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我想给出一些建议,其实这些建议都是老生常谈了,但又确实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