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帕斯卡《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前两天偶然从Joy那得到这本书,刚开始没有太注意,但翻开封面,看到扉页上的一段话,就让我对这本书有了一些好感。
祈求上天赐予我平静的心,接受不可改变的事;
给我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
并赐予我分辨这两者的智慧。
——古罗马皇帝奥勒留
再看序言,有一种拍手称快的感觉,于是更喜欢上了这本书。所以虽然现在还没看完,但也想分享出来。
帕斯卡
我不知道你听到“帕斯卡”这个人会是什么反应。我猜,但凡是学过物理的人应该都会联想到压力或压强的单位——帕(Pa),而它正是以一个名叫“帕斯卡”的人而得名的。不过很可能你会立马怀疑,此帕斯卡应该非彼帕斯卡,毕竟彼帕斯卡是大物理学家,而此帕斯卡只是个写散文的。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此帕斯卡即彼帕斯卡。谁叫帕斯卡是天才少年呢,他一人即集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散文集于一生。当然,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基督徒。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这个身份影响到他的多个角色,比如他的散文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关于信仰的思考。
帕斯卡的天才事迹,我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兴趣可以自行百科。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准确地说,这本书是帕斯卡的散文集;但更准确地说,它是帕斯卡的思想集,因为其中的篇章常常是只言片语,根本达不到常规散文的篇幅,跟微博有点像。我猜,如果帕斯卡生活在今天,他一定是个微博控。:)
序言和后记应该是由编译者郭向南写的,但也很精彩。至少我就是被序言所吸引的。正文内容就更不用说了。
序言 摘录
任何信仰,无论是宗教、政治或道德上的信仰,都受到各式各样的质疑,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信仰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年代是个问题,年龄是个问题,聪明不聪明也是个问题。纯朴的人和超智的人都有信仰,前者简简单单就信了,后者用理性推理也信了,两者都得到了好处。介于两者之间的人则很不幸,他们的理性没有发达到后者的程度,但他们又没有纯朴到前者的地步,所以只能依靠自己很靠不住的中等智力,所以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所以他们说,信仰是愚人的选择,我又不蠢,所以我不考虑这个问题。
但是人是不能没有信仰的。这本书不是谁都能看的,只有到了那个困惑的地步或年龄,才需要用理性推导出信仰,这本书是给他们看的,他们想让自己拥有信仰。而如何用理性推导出信仰的必要性,是个问题。这需要极大的智慧和超常的学识,从柏拉图到尼采都没有人做到;人人都是自己的哲学家,所以作为哲学家的你一定觉得很苦恼吧?哲学面对这个问题是无力的。说服自己要有信仰,是很难的,而有能力让别人从理性层面上(而不是用自己的权威地位)理解信仰的必要性就更加难上加难了,只有少数人可以做到,比如牛顿、爱因斯坦、哥德尔和帕斯卡。这四个人,分别从各门学科特有的视角进行推导,而弃用哲学。
但牛顿、爱因斯坦、哥德尔的理论太过高深,只有相应学科的人(学物理的、数学的、逻辑的)才能懂。这就只剩下帕斯卡了。
那么,帕斯卡是如何做到的呢?
看看这本书吧! 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