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第三章。

麦克总结

接下来的几章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从公元70年至312年之间基督信仰的发展,这一时期被称为“大公基督教时代”。第三章主要讨论到两个问题:基督教在地理上是如何传播的?为什么基督教能够传播的如此迅速?

关于第一个问题,本书给出的大致路线是:先从耶路撒冷传到安提阿,再从安提阿向西推进到以弗所及周边城市,再继续西去到帝国心脏罗马。越过罗马向西和向北推进就慢了下来,大致到了法国和西班牙,甚至进入不列颠。另外一条线是越过地中海向南推进,进入北非,包括著名的城市迦太基。之后又从北非向东推进到埃及的西部,最后是亚历山大。基本上是环地中海一圈。

关于第二个问题,答案也是多层面的。从神的角度来看,这其中有圣灵的大能。而从人的角度来看,又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应该就是早期基督徒的献身精神及所彰显出的极大爱心。

精彩片段

但是,早期基督教的大公异象在福音的社会效果方面如同福音在地域上扩展一样显而易见。在整个最初的三个世纪中,大多数信徒是淳朴、卑下的人——奴隶、妇女、商人和士兵。这或许可以简单地归因于如下事实:人口中的大多数属于这个阶层。无论如何,直率的基督徒批评家赛尔修斯注意到这一点:“基督徒们说,让拥有文化、智慧和判断力的人远离我们;他们的目标是让最无价值的人、可鄙的人、愚人、奴隶、贫穷的妇女和儿童悔罪认信。……这些人就是他们带领信耶稣的唯一人群。”

麦克短评:从一世纪直到如今,基督教都在努力看顾那些被社会所遗弃的人。他们被世人所不齿,却在神眼中看重至宝。因为耶稣来到世界就是为了寻找瞎眼的、有病的。

在实际生活中表达基督之爱可能是基督教取得成功的最有说服力的原因。德尔图良告诉我们说,异教徒评论道:“看这些基督徒是如何彼此相爱的。”异教徒也不是在冷嘲热讽,他们确实是这么认为的。基督之爱充分表现在关心穷人、寡妇和孤儿中,表现在探访坐监或被判处在矿坑中过地狱般生活的人中,表现在饥荒、地震和战争期间的善举中。

……

基督教最败坏的敌人之一、背教者罗马皇帝朱利安的一段话表明了这种善举对异教徒的影响。朱利安认识到他所期盼的将新生命植入罗马传统宗教变得越发困难。他想将基督教抛在一边,将古代信仰招引回来。但是,他明确地看到,基督之爱在实践中具有吸引力:“通过向陌生人提供爱心服务,通过关心亡者的葬礼,无神论(即基督教信仰。罗马人将基督徒视为无神论者,因为基督徒所崇拜的上帝没有具体的形象,这在崇拜多神的罗马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没有一个犹太人是乞丐,无神的加利利人不仅仅关心他们中的穷人,而且也关心我们中的穷人,而属于我们的人寻求我们应当提供给他们的帮助时,却一无所获,这太不像话了。”

麦克短评:基督徒回应质疑最有利的武器就是爱。若是没有爱,最有利的回应也显得苍白。

在许多情况下,迫害有助于将基督教信仰公开化。在古罗马的竞技场,成千上万的人见证了殉道事件。“martyr”(殉道士)一词愿意为“见证”,该词恰如其分地表明了许多基督徒在临时时刻的样子。

麦克短评:若基督徒都有殉道之心来见证信仰,早期基督教的复兴也能在今天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