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8 12:59 原存于新浪微博草稿箱,转此)

身边不少人推荐这部影片,于是找来片源在吃晚饭的时候断断续续地看完了。总体感觉,确实是很不错的一部片子,特别是相较于现今众多的无聊恶搞堆砌之作。

电影的主题是关于儿童拐卖的,类似主题的影片并不是很多。之前有看过一个关于妇女拐卖的电影,叫《盲井》,也是非常不错的片子。

虽然这样题材的影片并不多,但与之相关的词汇和信息却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已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微博上时常会看到类似的寻人微博,有些不少网站的404页面也是关于丢失孩子的信息。以至有时会将其视为垃圾信息,直接无视之。有些时候会想:怎么会有这么多寻人的微博?真有这么多人丢了孩子吗?这是不是新的骗局啊?

这部电影让我知道,在这每一个看似普通的寻人帖子、微博,其实都是那些可能并不擅长网络操作的“田文军”们通宵熬夜、点着眼药水发布出来的。而这每一个帖子、微博同时也都承载着他们的盼望,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盼望,因为唯有借着这些帖子、微博,他们才有可能真正找回他们失散的孩子。

这些帖子、微博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的,但对我们?“垃圾信息!”“与我何干?”“又是一种新骗局吧?”这是我对这类信息时常会持的看法,但我相信它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相比于丢失孩子父母们带着热切盼望的心,这些想法确实会显得很冷漠、很邪恶,但在这样一个时常充满恶意的社会中,你又能苛求别人什么呢?影片中的田文军,即使在寻找儿子鹏鹏的过程中,不是仍然有人要去骗他,甚至是抢他吗?骗子开始行骗时,是已经把良心卖给了魔鬼,他们也不会再对目标有任何同情了。

还有一个让我们愿意选择性忽视的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是局外人。鲁晓娟的现任丈夫在找到田文军,希望他能够劝说一下鲁晓娟时,田文军说了一句话“你不是鹏鹏的爸爸,你说你能理解,其实你还是不能理解”。这也是指着我们说的,我们不能理解寻人启事对那些父母的重要性,是因为我们并不爱那些要找到的孩子。如果我们所喜爱的东西丢掉了,哪怕并不起眼,甚至是可以替代的,我们立马就会像炸开了锅,一定要把它找回来,因为我们对它们有爱。

还有一个观点影响着我们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就是以为这些事情离我们个人很遥远。其实不仅仅在这件事情上,而是在很多事情上,人们都会持这种短视的观点。一个现在康健的人,就会以为自己会一直康健,而忽视那些处于疾病中人的痛苦;一个现在还活着的人,就会以为死亡离自己很遥远。但是真的远吗?影片中的韩德忠讲到自己经历过的一个故事,说在挑选要宰杀的猴子时,一只聪明的猴子会指着别的猴子,仿佛在示意挑选它们。但很不幸,它自己却被挑中了。以为这些经历只会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的人,与这只猴子何异?

这部电影改变了我对“寻人帖子”的看法。我想,如果可以,我会尽力帮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