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6967067.jpg

背景

大约是在最近一年里,先后有几次听不同人谈起或从网络上看到陶恕这个人,但并没怎么关注他,因为感觉不是非常“有名”的那种。今年5月份,一次偶然的机会,买下了几本基督徒的传记,其中就包括《陶恕传》。

但一直放在书架上,没看。直到前段时间听Tim提起陶恕的著作《认识至圣者》,才想起我有一本介绍他的书,所以就拿出来看了。

看就看了,虽然了解了陶恕的生平,但也没感觉想要写点什么。

昨天晚上,在跟妻子介绍这本书的时候,对这本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也讲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觉得可以直接拿来,算作书评。

书虫

这是陶恕首先给我留下的印象。

他并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但他在诸多领域的表现却丝毫不逊于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原因可能就在于他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

当然,读书和勤奋往往是分不开的。如果一个人不勤于读书,却说他喜欢读书,这“喜欢”就要大打折扣了。

而说陶恕喜欢读书却是名副其实的,因为他的空闲时间常常是窝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有时为了避免被人打扰,他会买一张往返的火车票,花三四个小时在火车上读书。虽然这癖好有点让人大跌眼镜,但却很好地说明了他爱读书的品质。另外,他也常常教导其他信徒要多读书,也会为他们推荐许多好书。这也能看出他对读书这件事儿的认可。

不但读书,他还乐于思考,甚至花在思考上更多的时间。

我想,也许正是读书和思考弥补了他的“先天不足”,使得他有能力牧养教会,并留下几本经典的著作,也为他赢得了两个荣誉博士的学位和“陶恕博士”的称呼,虽然他并不在乎这个。

祷告者

这是对陶恕另外一个很深的印象。

从他信主得救之时起,祷告就一直伴随着他。他通过祷告中做决定,通过祷告准备讲道,也通过祷告“挑选灯泡”。祷告完全融入他的生活。他的一句近似于口头禅的话就是“我需要祷告一下”。

我想,他对祷告的热爱是源于他对上帝的真实经历,这种经历是源于他对上帝的渴慕。当然,经历上帝必然离不开上帝的恩典。而为何他会如此渴慕上帝,我想大约是因为他通过阅读,认识了一群“上帝的朋友”——神秘主义者。他看到了这群人与上帝之间亲密的属灵关系,所以想要效法他们,也成为“上帝的朋友”。这可以从他对神秘主义者著作和诗歌的推崇看出,虽然他未必认同他们的神学和教义。

“凡寻找的,就叫他找到。” 因着“渴慕神”,陶恕成了“认识至圣者”的人。

而我,也愿效法他们,成为这样的人。

严苛与宽容并存的牧师

似乎是两种矛盾的品质,却在陶恕这一人身上得到融合。

因为陶恕的名气,经常会有一些营会邀请他做讲员。按常理来说,别人邀请你过去,那是看得起你,你怎么也不能给别人砸场子吧?但陶恕经常就是砸场子的人。当他看到哪里做得不对的地方,会毫不顾忌情面给指出来,影响整个会场的“气氛”。

他自己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有时会类似地调侃说,“虽然说我知道也许我这样说,你们下次就不会再邀请我了,但我还是要说,……”

从这一点,足见他在对待信仰问题时是一个很“严苛”的人。但有时,他却又表现得很“宽容”。

上面提到他对神秘主义者的接纳和推崇就可见一斑。要知道,按着正统信仰,这些人大有被划为“异端”的趋势。不但如此,他还与天主教修道士保持书信往来,这在基要派牧师中是难得的。而对于葛培理的态度,也看出了他对“问题人士”在某种程度上的接纳。

“我要说的是,我和葛培理会过面。他曾专程来我的办公室登门拜访,令我深感荣幸。我不完全同意葛培理的观点,这和我不完全同意任何人的所有观点没什么区别。但我想要提醒诸位一点,我们可能会急于把洗澡盆里的脏水倒掉,结果把孩子也一起倒出去了。”

至于说他的“度”在哪里,我不得而知。

不完全的人

除了耶稣以外,并没有完全的人。陶恕也不例外。

如果让陶恕列出他生命中所看重事情的优先次序,我想一定会是:信仰优于事工,再优于家庭、朋友和其他。说信仰优于事工,是因为他有时会因为祷告而忘了讲道;而说事工优于家庭,是因为他常常为了工作,忽略对家庭的看顾。他家庭的重担常常就是交给他的妻子,而他也认为本该如此。

这样的次序并不是所有的基督徒都认可的。信仰放在第一位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对于事工和家庭的关系,很多人认为应该将家庭放在事工之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如果只是忙于事工,而忽略了家庭,有很大可能会导致家庭出现问题,这对于服侍的人来说,并不是很好的见证。

当然,陶恕是幸运的。他虽然将家庭放在事工之后,也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因为他有一个任劳任怨的妻子。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这么幸运。

总结

直接借用他的墓志铭:A.W.Tozer - A MAN OF GOD。

tozers-grav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