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早已预备
接着前面的日志《回观日志之感》最后提到说,这次翻阅日志的最大收获是在很多地方发现了上帝的影子。这里我详细列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第一篇:自然科学中的和谐(发表于2007年10月7日)
看日期是我大二上学期刚开学的时候发表的一篇日志,而实际上这篇日志是在大一下学期为一门选修课而写的(这个选修课很有名,叫做《文化之道》,老师是同济校区的,叫王蛇,很敬业的一位先生)。
文章首先提到,“很多科学都是从自然中抽象出来,而大自然这位造物主太偏爱于和谐,以至于很多科学里都看得到和谐的影子”。然后分别就当时所学的一些课程,具体说明这些科学知识中的和谐现象。虽然很多说明简单到就想扣帽子一样,但至少当时的我就已经从学习这些课程中,感受到这个世界是被一些很和谐、很优美的规律支配着,从而感受到造物主的智慧。
我当时是不认识是上帝的,也是完全不相信上帝的,但从这篇文章看出,我在潜意识里认定这个世界是有规律的,而且这些规律在形式上是优美的、和谐的,以至于提到了所谓的“造物主”。但因为不认识上帝,所以将其归结为“自然”。
即便是在后来的学习中,我也一直觉得这世界规律的和谐。后来在阅读中也了解到,其实很多科学家也是抱有类似的信念,所以才提出了众多优美的数学公式对自然规律进行诠释。比如牛顿很有名的一本著作,被其命名为《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这里,他并没有像现在任何一本科学专著那样,以所要简述的主题来命名,而是认为他的这些发现仅仅是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自然,是自然中的哲理。
第二篇:我的宿命(写于2008年11月6日)
这篇日志写的很简短,更多有一些抱怨的意味,就是觉得自己大学里有太多的98,而没有100分,似乎这就是自己的命。这其中有一点点上帝的味道在里面,觉得似乎是上帝在有意跟我过不去,那我也就只好认了。
第三篇:生病也是一种体验(写于2009年1月10日)
这篇日志是在我一个同学生病的时候写的,主要是想说明生病也只是一种人生体验,所以可以依然保持乐观,而不必因为患病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处于悲观阴郁。在文章的最后,还专门提到“God bless you!”。
而现在看来,这跟难道不是上帝想要告诉的我一种想法吗?圣经中多次强调在患难中要有大喜乐。只是当时并不知道,只是靠着自己的朴素的想法来保持心理上的积极。但没有上帝的话语,自己的信念其实能力实在是微弱的,很容易就被打得体无完肤,处于阴霾之中。
第四篇:人生就像是装满巧克力的盒子(写于2009年11月30日)
这个时候自己实际已经接触到了上帝的福音,但并没有从心底相信。
这篇日志记下了我当时艰难选择导师A还是导师B的事情。自己实在是不想选择B这个,但是诸多的现象,甚至包括我在祷告了我都不怎么相信的上帝后所投出去的筛子,都告诉我,催逼我选择了B。所以我当时就想,其实你在做这一步的决定的时候,就像从一块盒子里取出一块巧克力,并不知道是好是坏。
现在再来看这篇日志,就真的能够感觉到上帝的恩典了: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中间还有一些其他的日志,比如提到我在清华面试期间向我不认识的上帝的祷告,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感激上帝等等。
我一直以为我自己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包括我在家里甚至都不参与父母的祭拜祖宗。在接触基督信仰初期,也是积极反对上帝,因为觉得其不可信,但在字里行间却又透露这对上帝的信心和依靠。
现在的我,实在是应该感谢上帝,即便我在心里和言语中表现的如此悖逆,但上帝仍然没有放弃我,而是一直借着各样的事在默默的带领我,为我预备。感谢上帝!哈利路亚!
最后献上一首很好听的郑秀文Sammi的歌《上帝早已预备》,愿你也能认识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