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我上周(2018-03-25)在教会奉献礼上的分享。有弟兄姊妹联系我,希望我能发出来,以便他们能够转发给身边的亲人朋友。所以,我就发在这里了,但愿能够帮助到他们。欢迎转发~


我们先一起读一段经文,提摩太前书5章17-18节:

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因为经上说:“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它的嘴”;又说:“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我们教会有一个公共邮箱,地址是xiashangtang@outlook.com。这个邮箱主要是我在打理。偶尔会有一些邮件发过来,大部分是外地的甚至外国的弟兄姊妹想要为他们在武汉的亲人、朋友找教会。

去年圣诞节期间,这个邮箱收到一封不同寻常的邮件,邮件的标题是“关于圣诞节收取门票的困惑”。下面是这封邮件的正文:

下上堂的同工:

您们好!上周主日我带慕道友参加主日聚会,
进入会堂收到门口递给的小册子。我的慕道友朋友在小册子中看到圣诞节的活动,并需要收取10块钱的门票。她十分难以理解这个门票的举动,整个讲道过程中,她无法专注听讲道,可以说,因为这个门票她跌倒了,因为她原本认为教会应该不同于社会上的组织或者机构,在她看来教会的这项举动太商业化了。我不断地和她解释,教会收取少量的门票可能是出于经济原因的考量,也或许是出于教会某项自身的原则,又或者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缘由。我的立场是劝她在不清楚事情之前不应该轻易论断,攻击教会。然而我能感受到她对这项收费的举动所透露出的失望,以及她对基督教、对教会的失望。

因为这个10块钱的收费,我已经与她反反复复的讨论,争执了接近一天,我已经不知道如何去劝她停止论断,重新来到教会听道。在这个争执的过程,我十分想维护教会的权威,然而却感觉十分吃力,我也产生了困惑,圣诞节本来是一个传福音的契机,是一个向慕道友,向社会上那些还没有了解基督耶稣的普罗大众传播福音的大好机会,是一个欢迎他们来到教会的节日,然而这个小小的细节却很容易让他们误解成教会是借圣诞节来敛财,并因此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望而却步,这其中将会给教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论断,尤其是那些信心软弱的。盼望教会同工解答我的困惑,或者提供建议该如何劝勉慕道友。

盼望回复!提前主圣诞节快乐,愿主保守教会,阿们!

这封邮件没有落款,但应该就是我们教会的某个弟兄,具体是谁,我现在也不清楚。在这里,我要为这位弟兄点赞:首先,他能够带朋友来教会,这是在传福音;其次,虽然他自己也不太清楚教会为什么要收门票,但却愿意在朋友的面前努力地维护教会,这说明他很看重教会,这是主所喜悦的,因为教会是主的身体;第三,他能够写这封邮件,而不是自己揣测、论断,这既反映了他对教会同工的信任,也能看出他是很有智慧的人。(因时间限制,这一段在奉献礼上没有分享)

邮件中所提到的事情,我相信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去年圣诞节的时候,我们教会办了2场圣诞晚会,教会的规定是所有参与者都必须提前购票,每张票收10块钱。我自己也买了2张。当时确实有一些新朋友甚至是我们教会的弟兄姊妹对收取门票有疑惑,这封邮件就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下面是我当时做出的回复全文:

弟兄,平安!谢谢来问!

我是下上堂教会慕道班负责同工段弟兄。我非常能够理解你朋友的想法,因为我曾经也有类似的想法:教会是神的家,目的是为向周围的人传扬福音,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成为一个盈利性质的机构。

关于教会收取门票,我想做以下几点说明。

第一,收取门票绝对不是为了盈利。如果是为了盈利,也绝不会只收十块钱。它只不过是一个象征性的收费。

第二,收取门票主要是为了管理上的方便。我们教会人数比较多,很多时候办活动不容易确定参与的人数,这会给活动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通过收取门票这种方式,可以比较好的让整个活动有秩序。你可以想一下,如果不收门票,让任何人随意进出,对于一个将近能够容纳三四百人的房间,场面是很难控制的。

第三,花钱买来的东西通常会更重视一些。假如门票是免费赠送的,那么很多人可能领了票却实际上并不会参与,因为他并没有付出任何代价。而如果是花了钱买的,他就会更加重视。在我们教会,不单是门票,就是教会自己编的灵修手册也都不是免费赠送的,而会收取一定的成本费。如果是免费赠送,很多人拿回去,往旁边一丢就不管了。收取门票也有这个层面的意思。

最后,我们实际上是很鼓励教会的弟兄姊妹,为他们所带来的慕道友买门票,而不是让慕道友自己出钱购买。愿意为身边的朋友出钱,也是爱心的一种表现。

所以,教会是一个很特别的团体:它既有属天的,是神的家,是基督的新娘,是圣徒的集合,但同时它也是属地的,就像任何的一个地上的机构,有组织,有纪律,有管理。我们既不能把教会办成了一个属世的机构,也不可能让它在空中运行。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感谢神!

邮件发过去第二天,这位弟兄就回复了,说他向朋友转达了这封邮件的意思,朋友已经释怀很多了。到这里,这个故事就讲完了。听起来,它似乎跟奉献礼没有什么关系,但其实是密切相关的。

我常常会听到教会的弟兄姊妹们谈论,说他们每次带新朋友来教会,感到压力最大的环节就是奉献礼,生怕这些新朋友不了解教会里的奉献,会误以为带他们来教会就是要骗他们的钱,从而对教会留下不好的印象,以后不愿再来教会了。我不知道今天在我们中间有没有一些新朋友,对教会里的奉献有类似的看法?如果有的话,我要对这些新朋友说:那是因为我们对教会的看法太过理想化了!

教会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她既是圣的,也是俗的;既是属天的,也是属地的;既是一个传递信心、播种爱、带来盼望的圣洁团体,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机构,而且是一个非盈利机构。在香港,教会都是以非盈利性机构的名义进行注册的。作为非盈利机构,教会是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政府不会有财政拨款,教会也不能自己做生意、打广告或推销产品。当然,如果教会想要赚钱其实也很简单,但要是那样的话,教会也就再不是教会了。

虽然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教会却有稳定的支出:牧者同工们的生活需要保障,他们为信仰全然地摆上,理所应当地靠福音养生,我们刚才读的那段经文也是说明了这一点;会堂的水电房租每月都要交;每周的爱宴,对所有人都是免费的,但教会却需要花钱买;以及各种事工的开展,比如培训、探访等等。我相信开过公司的人对这些支出最清楚了。教会要维持下去,就必须要有收入来源,否则不用一个月就可以关门了。教会的最主要收入就是每周的十一奉献。这既是教会的需要,也是神为教会设立的。

所以,不论是从属世的角度,还是属灵的角度,我们都应该理解并且支持教会的奉献。相反,如果我们认为我们在教会中就应该享受,教会就应该无限地给予,那我们就还没有真的成熟,就好像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婴儿,他所能想到的就是一味地索取和满足自己。但愿我们不要成为这样的巨婴。